
“神農嘗百草”傳說蘊含的中藥密碼、“端午插艾”習俗中的養生智慧、“人體小宇宙”的巧妙比喻讓“天人合一”的中醫藥智慧變得可感可觸......隨著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編寫的《全國小學生中醫藥知識讀本》(上下兩冊)與《全國中學生中醫藥知識讀本》(上下兩冊)的出版發行,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教育有了權威讀本。
202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要求“加大中醫藥文化保護傳承和傳播推廣力度,推動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并提出“豐富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教育校園活動”等具體舉措。目前,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在豐富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教育校園活動中更加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更加注重活動策劃適應中小學的普遍需求,以“活動模板+若干物料+自主組織”的方式開展中醫藥文化主題活動,累計吸引超百萬中小學生參加。基于此,形成一套規范化、系統化的中小學中醫藥文化知識讀本十分重要。
該讀本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擔任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仝小林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劉良、田金洲擔任副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琦、國醫大師孫光榮等一大批中醫藥行業權威專家參與編寫。讀本緊扣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成長規律,集權威性、科學性、思想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體。
凸顯科學內核,采用“經典依據+實踐驗證”的模式解釋中醫藥基礎概念,如闡釋“藥食同源”時,既溯源《神農本草經》等經典文獻,又輔以貼近生活的應用場景;介紹“經絡穴位”則通過趣味圖示與簡易取穴方法,化抽象為直觀。
厚植智慧土壤,將中醫藥知識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核深度綁定,深刻解析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通過“晝夜交替”“四季更迭”的現象介紹“陰陽平衡”,引出“動態平衡”的思維方式,使青少年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汲取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培養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
著力通俗表達,將晦澀的中醫藥專業知識轉化為青少年易于理解的內容,如用“陰陽天平”“五臟戰隊”等生動比喻解讀中醫核心概念;用“皇帝(君藥)主決策,大臣(臣藥)輔助,侍衛(佐使藥)調和”的類比解讀“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讓各年齡段學生都能“聽得進、悟得透”。
增加趣味體驗,讀本用“華佗發明麻沸散”“杏林春暖”等趣味故事帶領青少年走進中醫藥文化之中,并穿插“找一找?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等互動板塊,通過“和爸爸媽媽一起艾灸足三里”“探索一家人的作息情況”等內容,引導青少年鍛煉動手實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該讀本的發行,不僅有助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提高中醫藥健康素養,也有助于激發青少年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和熱情,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