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25年11月18日(星期二)15:00召開健康中國中醫藥健康促進主題發布會之“中醫藥冬令進補”專題發布會,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和中醫藥專家出席,介紹中醫藥冬令進補的注意事項以及養生方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與少數民族醫藥司副司長 歐陽波

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健康中國中醫藥健康促進主題發布會。今天我們舉行中醫藥健康促進系列發布會第11場,主題為“中醫藥冬令進補”,向大家介紹中醫藥冬令進補的注意事項和養生方法。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嘉賓有: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國際部主任于國泳女士,江蘇省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醫師黃亞博先生,杭州市中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何迎春女士。
首先,由我來介紹有關情況。
11月22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節氣。進入小雪節氣后,氣溫會越來越低,多地將迎來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此時,養生防病重在“藏”,即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冬令進補是冬季通過飲食調理身體的傳統養生方式,其理論源自中醫“天人相應”思想,認為冬季人體處于“封藏”時期,此時進補更利于營養吸收。民間素有“冬令進補,來春打虎”的諺語,強調調補對春季健康的益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問題日益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重點。《“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將中醫藥優勢與健康管理結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為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中醫治未病不僅契合人們對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的需求,也與現代醫學追求的整體健康理念相呼應。近年來,我局逐步推進治未病工作。
一方面提高治未病服務水平和能力。《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強調要“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強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室建設”。截至2024年底,全國二、三級公立中醫醫院設置治未病科的比例超過95%,中醫醫院綜合服務能力逐步提升。今年,我局修訂了《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建設與管理指南》,指導治未病科規范建設。治未病科開發出了包括膏方、足浴方、熏洗劑、藥膳、藥茶、藥酒、香囊、香膏、線香、面膜、貼敷產品等在內的一系列健康產品,進一步豐富了服務供給,滿足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同時促進中醫治未病與康復、養老、文化、旅游等融合發展。2024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我局、國家疾控局印發了《關于促進醫養結合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優勢,開展中醫養生保健、營養指導、食療藥膳等活動,推廣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體育運動,培養健康生活方式,推動優質中醫藥服務進機構、進社區、進家庭。
另一方面加強相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我局指導支持近20所高校開設中醫養生學相關專業,加強中醫養生學相關人才儲備;支持中醫預防醫學、中醫養生學等重點學科建設,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干和學科團隊,推動相關專業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舉辦與中醫藥養生相關的繼續教育培訓項目,推動中醫藥養生相關知識技能推廣和人員培訓。
同時我局還加強科普宣傳,提高群眾自我保健能力,舉辦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大賽、“千名醫師講中醫”、悅讀中醫、全國說醫解藥科普大賽等科普活動,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連續推出中醫藥大型季播節目《中國中醫藥大會》,指導推出《本草中國》《新時代的中醫藥》《本草流芳》等紀錄片,遴選中醫藥動漫形象“灸童”,推出系列科普短視頻等,面向不同年齡群體大力普及中醫藥健康養生知識。
冬季是一年中進補的最好時節,近年來各地陸續舉辦膏方節活動,提升百姓對膏方的認知度。膏方在我國應用已有千余年歷史,具有因人制宜、處方靈活、服用方便、兼具治療與預防功能等特點,適用于亞健康、慢性病、術后康復調理群體,在保障和增進人民健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的介紹就先到這兒,下面請各位記者朋友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生命時報記者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現代人大多數不缺乏營養,甚至營養過剩,這和冬令進補的概念是否矛盾,是否還需要繼續進補呢?謝謝。
杭州市中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 何迎春

現代人普遍存在營養過剩的問題,其實跟目前冬令進補是不矛盾的。我們目前對冬令進補的概念應該有重新的認識,不是曾經物質匱乏時候單純的滋補營養,從“補”這個角度出發,現在更注重調理體質平衡、陰陽平衡,清除體內的代謝產物,從這個角度考慮進補。就如同一條河道,里面如果淤堵了好多淤泥,不是很通暢了,這時候我們不是單純注水,而是應該清理河道,清除淤泥,這樣達到通暢的目的。具體怎么做呢?
對于營養過剩的人,我們從三個角度來說,首先有一個“通”,其次還有一個“化”,再其次我們強調要“清”。所謂“通”是活血化瘀,疏通經絡,而所謂“化”是化痰祛濕,消除體內積聚的代謝產物,而“清”是清熱降火,平衡體內多余的熱,從這個角度來說,進而達到氣血平衡,所以我們說傳統的進補與我們現代人所謂的調補完全是相符的,只有通過合理的調暢氣機陰陽的平衡,達到氣血平和,這樣才達到了進補的目的。當然,這一定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合理的調補,才能達到一定的目的。
謝謝。
新華社記者
中醫提倡冬令進補,其背后有哪些科學依據呢?謝謝。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國際部主任 于國泳

我們中醫提倡冬令進補,這個理論是源于我們中醫“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在自然界當中,存在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到了冬季,萬物閉藏,我們人體的陽氣也要藏。此時我們的消化系統功能就會偏旺盛,我們抓住這樣的時機,更能有效將營養物質轉化為精華之氣,在體內儲存起來,我們利用好這個時機進行調養的話,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順應自然的這種養生方法,體現了我們中醫“法于陰陽”的核心理念。
在冬季進補,我們打個比方,就好像在嚴冬的季節,在植物的根系上直接進行施肥。我們可能是看不到植物生長起來,但是會為來年的植物生機勃發蓄積力量,這種蓄積的過程既符合自然規律,也符合人體的生理特點。經過一冬的精細調理,我們來年春天就可以感受到精力更加旺盛,抵抗力就會更強。這種防病于未然的思想,正是我們中醫治未病理念具體的體現。
到了冬季,我們人體的基礎代謝可能是變得慢了,但是我們對于優質營養的需求并沒有降低,這個時候我們適當的來補充營養物質,有助于激發我們免疫細胞的活性,提高我們抵抗風寒的能力,同時還能更好預防包括呼吸道疾病在內的多種冬春季節多發的季節性疾病。
謝謝。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想問一下,為什么有的人一進補就上火?出現口干、長痘、便秘等癥狀的時候應該怎么辦?謝謝。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國際部主任 于國泳
進補之后,如果出現上火的表現,主要是源于三個方面:首先是體質因素,有一些人本身其實并不虛,或者他的體質本身就是屬于熱性的體質,如果我們不加辨識、盲目進補,就如同是火上澆油。第二個是我們進補的方法不當,比如說我們一味去使用溫補制品,忽視了個體差異。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沒有考慮到每個人脾胃運化的實際能力,讓它超負荷的工作,脾胃就沒有辦法有效把我們補進去的補品很好的吸收,不能吸收就會在體內積滯,進而郁而化火,這些因素就會使本來非常好的滋養身體的補品,成了致病之源。
一旦出現了上火的表現,我們必須要采取正確的處理方式來進行解決,這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是你要立即停止下來當前的進補方案,不然你的病癥、上火表現就會進一步加重。隨后做什么?隨后你就要盡快的尋找專業的中醫師來給予你指導,我們的醫生會根據上火實際的情況進行仔細辨析,然后給出相應的調理措施。處理的方式無外乎就是兩種,一種我們要想辦法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我們說要通過健脾祛濕的方法,另外就是有火我們要采取清熱瀉火的方法,清除體內的郁熱,這時候我們就不要再著急繼續補,一定要等到身體恢復之后再考慮,再補的時候就要注意選擇清補的方法進行調理。
進補不是簡單的營養的補充,而是需要建立在比較精準的對于體質的判斷和認知的基礎之上的精細調理。我們是可以采取先通再補或者是先清后補,分階段來進行,這樣既可以幫助我們清除體內的病理因素,又可以為我們后續持續進補創造有利的條件。
謝謝。
健康報記者
很多人冬日適合服用膏方來進補,請問膏方和普通的保健品或者中藥湯劑有什么區別呢?謝謝。
江蘇省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醫師 黃亞博

謝謝你的提問。膏方作為中醫傳統劑型的精髓,其本質是依據個人體質和證候的特點量身定制的大型復方制劑。它通常由二十到四十味中藥經過特殊工藝濃縮而成,每料膏方可以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化治療方案。這種高度的個性化特點,使其完全區別于標準化生產的保健品,膏方本質上屬于藥品的范疇,它具有明確的調補與調治的雙重調理功能,其針對性和復雜性遠非普通保健品可比。
相較于每日煎煮的中藥湯劑,膏方在口感與服用便利性上具有顯著的優勢。經過濃縮提取并加入適量輔料收膏以后,其口感可以說是更加精醇怡人、易于接受,而且一次制作可以服用整個冬季,也省去了每日煎藥的繁瑣過程,所以它特別適合于需要長期調理的慢性病患者和亞健康人群。它在功效的側重上,膏方尤其擅長于滋補虛損,通過緩慢釋放藥力達到持久調理的效果,這與湯劑偏重于攻邪治病的特性就形成了鮮明對比。所以一料好的膏方要具備“五個好”,好醫、好藥、好工藝、好口味、好療效。
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膏方必須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進行全面診察后開具。專業醫師通常會建議先進行“開路方”調理,大多就是先用湯劑進行試探性的治療,以觀察患者對藥物的反應,等待脾胃功能調整至最佳狀態后再進行膏方的滋補。這種嚴謹的診療程序確保了膏方進補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也是膏方區別于普通保健品的關鍵。
謝謝。
人民網記者
許多女性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請問這是什么原因?該如何進補調養?謝謝。
杭州市中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 何迎春
許多女性到冬天都會手腳冰涼、面色蒼白,這跟我們中醫所謂的血虛寒凝、陽氣不足有關。血虛四肢不能得到濡養,陽氣虛四肢的溫煦功能得不到正常的發揮,這時候再加上冬天天氣寒冷,人受了寒邪造成肢體血脈運行不暢,進而導致四肢冰冷。這個四肢冰冷從表面上看好像是冰冷,其實是體內氣虛不足、陽氣不足造成的一系列表現。
針對這種人群,我們中醫也有一系列的調理方式,從飲食方面來說,一般我們會主張他吃當歸生姜羊肉湯,因為當歸補血養血,而生姜溫中散寒,而羊肉有補虛勞、益氣血的作用,這三味合一塊相得益彰。其次,我們一般還會讓他們注意生活方式的干預,比如注意腹部、腰部、下肢保暖,因為這些地方有重要的經絡和穴位,通過保暖達到肢體寒冷緩解的作用。其次,我們還會讓這類人每天養成泡腳的習慣,每次泡15-20分鐘,溫度40度左右,通過泡腳也可以達到溫經通絡的作用。
這么多方法,總之可以達到溫經通絡,讓肢體逐漸暖和起來,進一步使身體更加健康。
謝謝。
總臺中國之聲記者
想問一下,冬季進補最好從什么時候開始?是不是從立冬開始?謝謝。
江蘇省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醫師 黃亞博
謝謝你的提問。這也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冬季進補并不需要拘泥于從立冬這一天開始,中醫在這方面提供了相對靈活的時間選擇,而傳統的養生理論倒是特別重視冬至這個關鍵的節點,認為冬至前后是自然界陰氣達到鼎盛而陽氣開始萌動的重要轉折期,此時人體陽氣也處于初生待哺的狀態,所謂“冬至一陽生”,這個時候開始進補好比是雪中送炭,能起到扶助初陽、培育元氣的效果。
實際上,整個冬季從立冬開始直至立春前夕,這期間都適宜進補,就像農民冬季進行田間管理,既要抓住最佳的時機,又要根據農作物生長的狀況靈活安排。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進補的重點在于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而不是機械固定在某一個具體的日期,只要身處冬季這個大的時令范圍內,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時機開始進補,都能收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順應時令”的精髓,在于把握冬季的整體特性,不同地域的氣候差異、個人的體質狀況和生活作息等,都會影響最佳進補的時機。我國幅員遼闊,所以北方寒冷地區可適當提前,南方溫暖地區可稍作延后,關鍵是要在身體狀況最佳的時刻開始進補。
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請問哪些人群比較適合冬日進補?哪些人群則需要謹慎?謝謝。
杭州市中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 何迎春
冬令進補并不是人人都適合,這就需要根據個人體質來判斷他能不能進補,我們中醫強調辨證施治的原則,臨床一般會判斷氣虛的人倦怠乏力,陽氣不足會表現四肢冰冷,如果血虛應該會表現面色蒼白,這類的人群可以進補。其次,產后、大病后、手術后體虛的人都是可以通過中醫調理而達到調氣血、補虛勞的目的。有一部分人也是不能進補的,比方說呼吸道感染、咳嗽、高熱在急性期是禁止補的。其次,中醫體質方面,如果是濕熱體質舌苔黃膩,痰濕體質形體肥胖、胸悶痰多,這些人是不適宜補的。再其次,兒童生長發育比較快,而且生機旺盛,如果沒有專業醫師的指導都是不宜進補的。這些人群如果進行了不適當的進補,有可能加重原來的癥狀,有可能還出現新的癥狀。
總的來說,冬令進補不是人人都適合,在進補之前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找專業的中醫師進行體質辨識,他會運用中醫望聞問切這種傳統的手法,以及西醫的檢查結果綜合進行評判,給出一個非常合理有效的、適合自己的進補方案。
謝謝。
中國青年報記者
冬季的時候老年人進補有哪些注意事項,他們和年輕人進補有什么區別的地方?謝謝。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國際部主任 于國泳
老年人冬季進補就需要特別考慮到老年人本身的生理特點。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往往是存在著多個臟腑功能減退的情況,同時可能還伴隨著多種慢性疾病,這種情況就導致他們是更容易出現“虛不受補”的現象。我們說虛不受補,就是指因為我們的身體偏虛弱而無法承受比較強效補品的藥力,反而可能會引起各種不適的情況。因此,老年人進補的原則是與年輕人有很大的不同,必須要遵循緩和平的原則,就是說老年人要平補緩補,要循序漸進,切忌使用一些峻補猛補的方法,這一點就與年輕人可以適當采取強補的方法截然不同。
在具體進補的重點上,也是有差別的。老年人應當是以健脾益氣為首要任務,我們說脾是后天之本,比如選用茯苓、山藥這些平和之品來增強脾胃的功能。同時在補后天的同時,我們要補先天,要培補腎元,這個是根本。我們可以適當地選擇核桃、枸杞這些食材來補益腎精,在整個調理的過程中還要兼顧氣血雙補,既要補氣,同時還要注意養血。綜合起來,我們說健脾與補腎并重,氣血同補的方法,是既考慮到老年人脾胃運化功能比較弱這樣的特點,同時又可以針對腎精虧虛的根本問題,這樣的方法是一套比較完整也比較系統的調理之法。
在進補方式的選擇上,我們推薦食療粥。比如核桃粥能夠溫補腎陽,羊肉粥可以益氣補虛,這些粥品既有營養又易于消化,非常適合老年人。我們通過這種比較溫和、比較持久的調理方式,既能避免給我們的身體造成負擔,又能循序漸進地改善體質,達到強健體魄、養生防病的目的。
謝謝。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與少數民族醫藥司副司長 歐陽波
因為時間關系,最后兩個問題。
中國中醫藥報記者
請問膏方可以一直吃下去嗎?每年是否需要調整組方?謝謝。
江蘇省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醫師 黃亞博
膏方作為個體化調理方案,必須遵循動態調整的原則,不可以一方連用多年。人體是一個復雜的動態平衡系統,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生活環境的改變、健康狀況的變化,我們的體質狀態也會發生相應的轉變。去年適用的膏方是依據當時身體狀況辨證施治的產物,而經過一年的時間,人體的陰陽氣血可能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重新評估體質狀況,調整用藥思路。
中醫講究“藥隨證轉”,膏方的施用必須嚴格遵循“一年一辨,一方一調”的基本原則。即使去年的膏方效果很好、效果顯著,也只能說明當時的辨證準確、用藥得當,并不代表這個方劑能夠長期適用。比如說去年以益氣養血為主的患者,今年可能出現了濕濁內阻的情況;去年重在溫補腎陽的體質,今年也可能轉化為陰陽兩虛的狀態。所以這些變化都需要通過重新診察來準確把握。
因此,每年冬季開具膏方前,都需要由專業的中醫師通過望聞問切進行全面診察,根據當下的舌象、脈象和全身癥狀表現來調整組方。這就像我們每年都需要進行健康體檢一樣,膏方也需要“年度更新”,這樣才能夠始終與身體狀況保持同步,達到不錯的調理效果。
謝謝。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與少數民族醫藥司副司長 歐陽波
再提最后一個問題。
光明日報記者
中醫強調“冬季養腎”,冬季有哪些簡單易行的養腎方法?謝謝。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國際部主任 于國泳
中醫強調冬季養腎,這是說人體要與自然來相應,到了冬季,陽氣開始內收,陰氣開始漸盛,人體的腎是主藏精的,為人體的封藏之本,冬季是補益腎元的大好時機。
冬季養腎不需要復雜的方法,重在順應自然規律。在飲食上,我們可以多選擇黑色的食物,比如說黑豆、黑芝麻就可以補腎氣,黑米、黑木耳能滋腎陰。給大家推薦一道簡單的食療方,我們將黑豆、核桃仁和適量的粳米同煮為粥,常食可起到良好的溫補肝腎的作用。另外,在起居方面,我們要順應冬藏的特性,要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同時還要注意腰背部和足部的保暖,因為我們講腰是腎之府,足底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涌泉穴,它是腎經的起始穴也是長壽穴。我們睡前可以用拇指或者食指的關節按揉涌泉穴,以輕微的酸痛感為度,可以兩側交替進行,每一側按揉2分鐘左右就可以。
冬天,我們還可以在太陽出來之后,到戶外習練八段錦,八段錦當中有一式叫“兩手攀足固腎腰”,這個動作能直接激發腎經的活力,有助于培補元氣。日常還可以揉搓兩只耳朵,直到發熱為止,因為耳為腎之外竅;我們還可以將雙手搓熱了之后反復按摩腰背部的兩側的腎俞穴,還可以起到溫煦腎陽的作用。這些簡單易行的方法貴在堅持,通過剛才說的飲食、起居、運動,還有自我按摩的綜合方法,能夠達到在冬季養腎固本的良好效果。
謝謝。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與少數民族醫藥司副司長 歐陽波
感謝各位記者朋友,也歡迎繼續關注后續的發布會。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