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融入家庭醫生制度建設是醫改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的基礎性工作。近年來,上海著力整合利用各方資源、不斷完善服務模式與工作機制,持續推進中醫藥技術方法在家庭醫生服務中的有效應用,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主要做法
實施中西醫融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探索中醫藥融入大衛生健康管理。一是整合服務內容,制訂了重點人群、 重點病種中西醫融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二是拓展服務提供主體,將服務提供主體拓展為包括中醫醫生在內的家庭醫生團隊全體成員;三是完善服務流程,明確并細化目標人群發現、干預措施實施、管理信息采集等主要環節上中醫藥健康管理的基本要求,并與其他條線相應工作相銜接,形成同部署、同實施、同考核的協同推進機制。
開展“家庭醫生中醫藥服務示范崗”建設,探索中醫藥融入家庭醫生團隊服務。上海啟動了“家庭醫生中醫藥服務示范崗”試點建設,重點解決好中醫藥服務在家庭醫生團隊中“由誰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關鍵問題,明確服務提供主體相應的崗位職責、工作要求、服務流程,探索不同中醫資源配置的家庭醫生團隊均衡提供健康管理服務模式。
啟動新一輪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探索基層中醫藥服務發展新定位。新一輪的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范中心從建設目標、實施方案、考核指標等方面,其定位著眼于服務能力提升,并在相關資源利用、服務流程優化等方面完善工作機制,為面上基層中醫藥服務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主要體會
上海中醫藥融入家庭醫生制度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中醫藥技術方法在家庭醫生服務中得到有效落實,部分團隊還探索了“全專轉介”模式,由簽約家庭醫生為簽約患者提供中醫專病綜合門診的預約、轉診服務。中醫藥融入家庭醫生制度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著眼長遠發展目標,完善頂層設計,又要抓住當前發展機遇,探索實現重點突破,上海的實踐我們有兩點體會:
一是服務能力提升要與機制創新并舉。通過實施各類人才項目及推廣應用中醫適宜技術,有力地提升社區中醫診療與健康管理服務能力。同時,著重在家庭醫生團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各級衛生行政管理層面,充分整合基層衛生、婦幼保健、公共衛生各條線資源,通過建立多方協同、整合推進的工作機制,有效地落實了基層中醫藥工作,也為中醫藥參與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頂層設計提供依據和支撐。
二是專項工作要與面上醫改相統籌。2018 年,上海啟動了中醫專科專病聯盟建設,由中醫臨床重點專科牽頭,聯合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共同開展中醫優勢專科專病聯盟試點建設,范圍覆蓋了全市16個區的 138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專科專病聯盟建設,將對接社區中醫藥服務需求作為核心建設任務之一,同時參與專科專病聯盟建設情況也被納為新一輪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考核要求,通過優質資源下沉輻射, 直接、有效地帶動和提升基層專科專病服務能力,實現中醫藥服務在不同層級醫療機構之間的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