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中國殘聯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耳與聽力健康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現對《指導意見》有關情況解讀如下。
一、《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耳與聽力健康是國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方式轉變等,耳聾和聽力損失問題日益成為影響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問題之一,對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據推算,我國約有2.2億人患有聽力損失,60歲以上人群聽力損失現患率約為45%。聽力損失嚴重影響人的交流,損害身心健康和社會功能,兒童時期發生的聽力損失如造成聾啞,還將對成長帶來巨大影響。
當前,我國耳與聽力健康工作存在著一些短板弱項,聽力損失預防、聽力障礙診療康復的整體水平與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仍有差距。按照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原則,堅持問題導向,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加快推進我國耳與聽力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耳與聽力健康水平。
二、《指導意見》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指導意見》要求按照“預防為主、主動識別、早期發現、重點干預、有效康復”的基本原則,面向全年齡段人群和全生命周期,持續加強耳與聽力健康工作。到2030年,從事耳與聽力健康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進一步充實,提供耳與聽力健康服務的機構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耳科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高,服務形式和內容更加多元,耳與聽力健康服務的系統性連續性顯著增強。
三、《指導意見》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指導意見》以問題為導向,順應新形勢,提出了7項主要任務。一是完善服務體系,加強國家-省-市-縣四級耳與聽力健康工作網絡建設。二是明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有針對性提高耳病防治與康復服務能力。三是強化重點人群的聽力損失預防、篩查、診治和康復服務,包括新生兒、老年人、職業人群等。四是加強耳科疾病規范診療,制修訂相關的臨床診療指南和技術規范。五是加強聽力健康專業人員隊伍建設,分級分類做好人員培養培訓。六是以臨床需求為導向,探索醫工、醫技結合,推動耳與聽力領域前沿技術發展與轉化。七是提升全社會對耳與聽力健康的關注,營造愛耳護耳社會環境。
四、如何保障《指導意見》穩步實施?
為指導各地加快推進耳與聽力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提出了3項具體要求。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協同,明確并壓實衛生健康、中醫藥、疾控、殘聯等各部門職責。二是加強條件保障,要求各省級相關部門落實工作任務,明確工作目標,并發揮防聾治聾技術指導組作用。三是加強調研指導,要求省級衛生健康委及時掌握工作成效,定期監測進展。國家衛生健康委適時組織開展調研指導。
相關鏈接:關于推進耳與聽力健康工作的指導意見